告別高速增長 電商行業步入調整期
2022-01-12 11:11 來源:中國商報 責編:覃子喻
- 摘要:
- 多年來高速奔跑的電商行業在2021年明顯減速,除了行業賽道中選手更迭,電商企業之間也少了針鋒相對的“廝殺”。隨著一系列的規范政策和整治措施相繼出臺,電商直播行業將迎來洗牌,朝著更加規范的道路發展。
行業增速普遍放緩
“雙11”是電商行業一年一度最重要的大促活動,也是觀察電商發展動向的窗口。2021年“雙11”電商巨頭們的銷售數據雖然再次創下歷史新高,但增速明顯放緩。作為“雙11”的主角,天貓的總交易額為5403億元,同比增幅只有8.45%。值得關注的是,在2020年,天貓“雙11”的總交易額同比增長85.6%。事實上,在2021年的“雙11”中,只有京東保持了將近30%的增長。而過去在各種大促中頗為活躍的蘇寧易購由于深陷債務危機,在這場“盛宴”里幾乎悄無聲息。
據阿里巴巴集團(以下簡稱阿里)公布的2022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,阿里實現營業收入2006.9億元,同比增長29%,低于此前市場預期的2074億元;如果刨除合并高鑫零售的影響,阿里營收增速則降至16%,為2014年上市以來歷史最低。凈利潤方面,阿里本季度調整后凈利潤為285.2億元,同比下降39%。
京東2021年三季度財報顯示,京東凈收入為2187億元人民幣(約合339億美元),同比增長25.5%。和2020年相比,營收增幅也有所下降。在利潤方面,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則從盈利76億元轉變為虧損28億元。
專家表示,電商巨頭增長放緩和整個社會消費整體低迷密切相關。以2021年三季度為例,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2021年7月、8月、9月,國內社零總額同比增長分別為8.5%、2.5%和4.4%,其中,服裝鞋帽、化妝品等品類均出現同比下滑。
與此同時,社交電商的興起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電商巨頭的用戶。近年來,微信小程序、抖音、快手等各種社交電商日益活躍,消費者的購買渠道進一步多元化。
“二選一”現象終結
2021年,為了營造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,有關部門出重拳打擊反壟斷,基本破除了困擾行業已久的“二選一”現象。
2021年2月,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發布《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》,并首先在電商領域掀起了反壟斷風暴。4月10日,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阿里的“二選一”壟斷行為開出182.28億元的天價罰單,并責令其停止違法壟斷行為。這是我國反壟斷史上最大罰單。阿里第一時間回應,對監管誠懇接受、堅決服從。從4月14日起連續三天,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集中公布34家互聯網平臺企業《依法合規經營承諾》。百度、京東、美團、字節跳動、拼多多等多家企業紛紛發聲。京東明確表示,不實施“二選一”,抵制惡意競爭和違規壟斷行為。美團聲明稱,尊重平臺內經營者自主選擇權,不通過不合理限制等措施強制要求商戶“二選一”。
2021年10月,美團因“二選一”被立案調查并處以34億余元罰款。11月20日,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又連開出43張反壟斷“罰單”,目標針對互聯網領域“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”的行為。
- 關于我們|聯系方式|誠聘英才|幫助中心|意見反饋|版權聲明|媒體秀|渠道代理
-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ICP備18018458號-3法律支持: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
- Copyright ©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:021-59179026 傳真:021-59179026